端午马上就到了,家家户户都飘起了粽子的芳香,这是民间传统节日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包粽子,这门古老美食技法,在我国大江南北发扬的淋漓尽致。我家年年都包,并且一包就是一大锅,用来送朋友,送街坊四邻,送亲属,人人都夸我家包的粽子好吃,劲道。

粽子好吃,但包粽子难。不是漏米就是米夹生又不就是粽子叶破裂。如何才能做出既不夹生也不漏米,口感软糯香甜的粽子呢?总的来说包粽子是一个技术活!尤其是包粽子的江米是需要提前泡还是不泡,要泡多久,煮粽子冷水下锅还是热水下锅,煮粽子要煮多久。很多人做错,难怪粽子夹生还漏米。
1. 糯米的初加工的技巧:
糯米是粽子的主要原料,其品质直接影响粽子的口感。一定要选择新鲜糯米,色泽珠白,气味闻着米香浓郁为最佳,只有新鲜的糯米包出来的粽子才好吃。糯米分长粒与圆粒它们各有千秋,长糯米黏而不腻,圆糯米柔滑细腻。我家年年都用圆糯米,感觉其细腻柔滑的特性更加让人喜爱。

关键在于浸泡:将糯米洗净后,用清水浸泡约2小时,这个“黄金时间”既能确保糯米吸足水分,易于煮透,又能避免营养流失,保持米香纯正。
不管是什么糯米,有的朋友包粽子时提前泡半天,有的提前泡30分钟左右,甚至有的朋友根本就不泡。我家却一直泡米,泡的时间大约在2个小时左右。个人觉得泡的时间过长会造成糯米营养流失,泡的时间过短或不泡米,煮出来的粽子就会夹生。根据我多年经验泡2小时,糯米会刚刚吸足水分,既不会影响口感也不会照成营养流失。
2. 粽叶的处理技巧:
粽叶不仅只有包裹的作用,更是粽子味道甜美的一部分。那我们如何处理粽子叶呢?粽子叶分两种,第一种是干粽叶需要提前一晚浸泡,彻底让粽子叶软化后在仔细清洗干净,并通过沸水煮沸十分钟消毒增韧后,放到冷水浸泡冷却,剪去过长的根部即可,确保每一片都能紧密贴合糯米,不给漏米留一丝逃跑的机会。新鲜粽叶无需提前浸泡软化,但同样需要增韧处理,把鲜粽子叶放入容器中倒入沸水浸泡20分钟左右杀菌增韧后,捞出放入凉水中浸泡冷却即可。



3. 包粽的技巧:
包粽子是一门对耐心和技术考验。无论是三角粽、枕头粽还是锥形粽,关键在于手法要稳、力道要匀。糯米填入适量,不宜过多,以免煮时膨胀导致爆裂。粽叶折叠严密,绳子绑紧实,每一个环节都丝毫不能马虎。
4. 煮粽子的技术:
煮粽子有的朋友只煮2个小时就捞出品尝,有的朋友煮半天就捞出来品尝,但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有的粽子口感细腻筋道,有的却是寡淡无味。其实这就是你们煮的方法不对。
包好的粽子,冷水入锅码好,倒入足够的水来覆盖所有粽子,然后粽子上面放一篦子再压上重物,以防粽子煮时浮起碰撞而裂。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两个小时,熄火让粽子在热水中充分焖煮,大约12个小时左右,锅中的粽子也自然降温到40度左右。粽子在长时间的煮的过程中,糯米与馅料和粽子叶的香味充分浸出后在互相融合,粽子变得会更加软糯细腻,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