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普宁市常住人口199万,户籍人口248万。普宁市不仅是广东省第一人口大县,也是我国第一人口大县。

1.普宁市的基本概况:
普宁市,广东省辖县级市,由揭阳市代管,位于广东省东部偏南,潮汕平原西部,地处榕江、练江和龙江上游,北回归线横贯市境北部,总面积1620.05平方千米。是广东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普宁市户籍总人口251.65万人;2022年末常住人口202.49万人。普宁市辖7个街道、18个镇、1个乡。市政府驻流沙北街道。

2.普宁市的自然条件:
普宁市,地貌为晚侏罗世强烈燕山运动奠定的构造体系基本轮廓。南部为大南山山地,西南部为峨嵋嶂山地和南阳山丘陵,东北部为铁山、洪山低丘,中部为宽广平原,在平原与低丘之间有台地分布。诸山为阴那山脉向东南延伸的支脉。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和缓倾斜。

普宁市,境域94%处在北回归线(北纬23°)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3.普宁市的历史文化:
普宁英歌是普宁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样式,迄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据考证为当时的人民群众劳动之余在习武的基础上,根据宋朝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故事所创造,后代代相传,发展为南方汉民族优秀民间传统舞蹈。它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有 "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宁英歌"的美誉。普宁英歌于2006年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潮剧又名潮调、潮州戏、潮音戏、白字戏等,是广东省潮汕地区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福建漳州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和东南亚的华人聚居地区。潮剧是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源于宋元南戏,用潮州方言演唱,潮剧唱腔有曲牌联套体和板式变化体两种体制,以轻柔抒情见长。 传统剧目分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文明戏和新编历史剧两大类,有剧目两千多个。传统剧目在潮剧中占据重要地位,有《荔镜记》、《苏六娘》、《刘明珠》等精品剧目;传统折子戏《扫窗会》、《杨令婆辩十本》、《闹钗》汇聚了传统潮剧的精华,被誉为“百花潮中的三块宝石”。

4.普宁市的经济发展:
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普宁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拥有集纺纱、织布、印染、辅料、设计、生产、销售环环相扣的全产业链。普宁在内衣产业上可算是鼎鼎大名。作为潮汕内衣的核心生产地和销售地,普宁凭借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成为我国著名的内衣产业集群地,产品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居全国内衣行业前列,普宁国际服装城是广东省最大的单体服装批发市场。去年7月,普宁被商务部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内衣)”,是广东省新增的唯一一个纺织服装基地。“全国每10件内衣,就有1件来自这里”,正是普宁内衣产业发展的映照。据悉,普宁将在未来打造“潮汕内衣产业城”,补上产业链分布分散等产业短板,以“龙头”带动地区内衣产业的发展。

普宁市是“中国中药名城”。早在明清年代,普宁南阳山区的船埔、后溪、梅林种植药材蔚然成风,盛产陈皮、乌梅、山药、葛根等400多种名优药材,中药材贸易随产而生,成为当时粤东地区的中药材集散地。民国时期,“梅林药市”名噪一方,拥有“小国际市场”之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普宁医药产业从初步加工、贩运起步,带动城乡医药产业的异军突起,迅速发展成为普宁市一大支柱产业,成为全国闻名的中药材集散地,中药材出口占全国四分之一,西洋参对美出口全国第一,拥有“中医药城”“国药之窗”的美称。普宁市中药城是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示范点之一,有商户595户,商户从业人员1600多人,主营西洋参、冬虫夏草、人参等贵细药材,日均上市品种1000多个,2020年市场年贸易成交额24.91亿元,中药材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北美等地,是中药走向世界的南方窗口。

5.普宁市的交通区位优势:
普宁坐落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汕潮揭城市群衔接处,地处揭阳市的地理中心,北连揭阳中心城区,南通揭阳滨海新区,东邻汕头市,西接汕尾市。区位优势良好,交通便捷,是粤东地区客运货运中转站。市区距离揭阳潮汕机场45公里。厦深高速铁路在市区南部设普宁站,日均上落客约25000人次,高峰期达到45000人次,距深圳、厦门两个特区不到两小时车程。拥有揭普惠、潮惠、揭惠、汕湛4条过境高速公路,有10个高速出入口,公路通车里程2254.37公里。

6.普宁市的旅游资源:
盘龙湾温泉度假村,国家AAA旅游景区,位于普宁市梅林盘龙自然风景保护区内,毗邻粤东最大的朝佛圣地——盘龙阁。依山傍水、空气清新、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快捷。度假村占地面积1200亩规划有温泉度假中心、五星级酒店及会议中心、度假别墅山庄、水上游乐园、生态农庄、高尔夫球练习场等运动健身区六大功能区。

南方梅园生态村,国家AAAA旅游景区,位于普宁市西南部环寒妈水库区域(云落镇区内),国道324线两侧,距市中心城区3公里,总占地面积约4500亩,总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项目以普宁青梅之乡为背景,以潮汕文化为载体,以体育健康为主题,以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养生、度假观光为着力点,集自然生态、地方文化、旅游观光、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教育培训、酒店会议、度假居住等为一体。

德安里旅游景区,国家AAAA旅游景区,位于普宁洪阳镇东南侧,是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方耀与其兄弟合建的府第。它位于四山环抱之中,藏风聚气,是块“底盘珠”的风水宝地。始建于同治十年(公元1871),光绪十六年建成,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整个德安里分“老寨”、“中寨”、“新寨”三部分,占地面积6.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寨内有客厅、祠堂、佛堂、书斋、卧室、餐厅、库房、阁楼、门房,还有寨前广场、后花园、莲池、寨门、围墙,围墙外有护寨河,房屋总数773间。整个建筑规模之大,构筑之精,造型之美,堪称建筑艺术一朵奇葩。首批广东省27个古村落之一;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百二丘田旅游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普宁市大南山街道灰寨村后山,地处“生态公益林保护区”和“三坑水资源保护区”之间,背靠崎岭头,面对铁山峰,龙盘虎踞,狮象朝拱,钟山鼓山对峙,巨石天然,石洞幽深;距离普宁市中心约8公里,占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是集“生态旅游、宗教旅游、红色旅游”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享有“普宁市后花园”、“天然氧吧”等美誉。这里不仅有绵延不断的山川,也有历史悠久的藏莲寺,更是工农红军曾经活动的地方。享有“普宁城市后花园”、“天然氧吧”等美誉。

7.普宁市的特产名吃:
普宁豆干,以其皮酥脆、肉嫩滑、味香清爽口、多食常食而不厌等特殊风味而驰名,是潮汕地区的特产之一。普宁豆干是揭阳著名的汉族民间美食,以豆浆为主,辅以薯粉、石膏、卤水等辅料制成。其特色在于其表皮柔软,内部鲜嫩,一种美食能够让人感受到两种味道。

普宁豆酱,普宁市洪阳镇,普宁豆酱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普宁豆酱在很多地方都可以作为调味品。平时家里做的都是放些调料,吃起来会更香。

冬瓜糖,走在普宁的街头,你也许会被一种甜甜的香气所吸引,那便是普宁特有的冬瓜糖。冬瓜糖以冬瓜和糖为主要原料,经过独特的炮制工艺制成,口感绵软,甜而不腻。它不仅是普宁人喜爱的传统小吃,也是访客们喜爱的伴手礼之一。

炸五香,在普宁,还有一种不能错过的美食,那就是炸五香。这是一种用多种香料和食材制成的小吃,包括豆腐、鸡蛋、小鱼干等,混合后裹上面糊炸制而成。五香的味道浓郁,外皮酥脆,内里丰富多汁,是普宁街头常见的美味小吃之一。

普宁肠粉,普宁市的特色小吃,是一种使用米作成的,也是最为普遍的早餐,粉皮白如雪花、薄如蝉翼、晶莹剔透,吃起来鲜香满口、细腻爽滑、还有一点点韧劲。因为肠粉制作简单,成本较低,所以潮汕地区就有了大街小巷的早餐摊,后来还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