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姜萎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乃白居易的成名诗作,在他的诗歌生涯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16 岁时,诗人参加科场应考,按照要求和规矩,限定了诗歌的题目和范围,因此,这样的应试诗标题前要加上“赋得”二字。

白居易
这首歌写物象抒离情,工整对仗,精巧清新,浑然天成,空灵清分,难得的应试佳作,足显白居易的文思诗情涛涛如泉,汹涌澎湃,思路十分敏捷。这草茂盛丰美,青翠在原上,虽然每一年它都会枯萎,但是,它也会繁茂。诗人用了叠词“一”的反复,复沓巩固这岁岁年年的来来去去,加深“枯”和“荣”的生命循环转折,而诗人的精细布局,应该是“枯”在前“荣”在后, “枯”后必见繁荣,这是一种特意的安排,让人产生希望与企盼。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随着“枯” “荣”的节奏,季节的变换中,即使那野火再猛烈些,即使它似燎原之势,也烧不尽拔不光这草根的坚韧扎下,只要春风拂面的时候,这些草啊!铺天盖地地顺势而为,苏醒的复卷更为强大,就如春天的使者一般,立即冒出了新芽和绿意,又如当初的“离离原上草”了。草根的柔韧不息、盘根错节的蔓延,这是一种生命力最为坚强的不屈体现。远处,近前,四野上,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含露带芬芳的小草啊,布满了古道两旁,并且,一直翠绿得让一座荒芜的城池换上了新颜,无边绒绒绿色的毯在延绵。就是这样的景象下,又是该去送别朋友的时候了,似乎,每一年的春天,都有这一场离别的苦楚,一个“又”字表明不是第一次送别了,就如原上草一样,年年岁岁有枯荣,其实,也就有了人世间岁岁年年的分离情景,实乃人之常情。

译文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