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隐藏在京城中的八大王府,你了解哪几家?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0 08:42:59    


恭王府: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恭王府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位于北京什刹海的西南角。恭王府地是块福地,被“蟠龙水”环抱着的风水宝地上,元、明两朝曾经有过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香火旺盛,游人如织,就连皇帝也来此礼佛上香。大约十六世纪中叶,该寺院才逐渐荒废,沦落为明朝廷的供应厂;清朝入主北京以后,在这里建造大小不等的院落若干,供内务府等普通旗人居住。

乾隆四十年前后,在皇帝面前红得发紫的和珅,相中了这块四周萦水,遥接西山,而且又离“皇上家”不远的风水宝地,遂以高价购买下这里的多处房产,建造成大名鼎鼎的“和第”。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次日嘉庆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家,估计全部财富约值白银八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赐令自尽”。而宅子本身,则如愿归“爱豪宅不爱江山”的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

同治初年,这里的第三代主人恭亲王奕訢,身兼议政王、军机领班大臣等要职,重权在握,显赫一时,乃大筑邸园,同时也对府邸部分进行了修缮与改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我们现在看到的恭王府的建筑规模与格局,就是在那个时候最后形成的。

恭王府的新主人奕䜣,是一等贵族,所以他的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格制。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亲王府有门脸5间正殿7间,后殿5间,后寝7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恭王府规模宏大,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造园模仿皇宫内的宁寿宫。全园以“山”字型假山拱抱,山顶平台,成为全园最高点。居高临下,可观全园景色。

恭亲王奕訢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他参与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其后(1853-1898年之间)的几乎全部重大政治活动,“辛酉政变”时,就是他把慈禧扶上了“垂帘听政”的宝座……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奕訢,整部中国近代史,乃至后来的中国历史就会改写。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雍亲王府:龙潜福地

雍亲王府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原址为明太监官房。康熙三十三年(1694),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即位后,将其中的一半改为黄教上院,另一半作为行宫,后行宫为火所焚,遂于雍正三年(1725)年将上院改为行宫,称“雍和宫”。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 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

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无定员。可以说,雍和宫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醇亲王府:人生若只如初见……

位于后海北沿的醇亲王府,是清初大学士明珠的宅第,纳兰性德就出生于此。纳兰明珠是当时的明星,但恐怕读者对他的儿子——纳兰性德更熟悉,特别是文艺女青年。来到醇亲王府,站在纳兰性德出生的地方,似乎能体会他当时写下这句词的心境:人生若只如初见……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病逝,年仅三十岁。

纳兰性德是著名词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

乾隆五十四年封其十一子永瑆为成亲王,并将明珠府赐给永瑆,随即按王府规制改建。此府传至毓橚时,被赐予醇亲王奕譞。奕譞的原王府在西城区太平湖东里(今中央音乐学院)。因光绪帝生于此府,成为“潜龙邸”,故光绪继位后醇王必须迁出。为区别,醇王原在太平湖的王府称南府,后海北沿的新王府称北府。清光绪十五年,这里又成为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府邸,于是更名为“醇亲王府”。末代皇帝溥仪就出生在这里。

孚郡王府:得罪了老婆,被软禁十年的爱新觉罗

位于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的孚郡王府,也叫孚王府,最初是怡亲王的新府。康熙皇帝去世后,由他的第四子胤禛即位为雍正皇帝。雍正皇帝上台后遭到多数兄弟的反对,只有十三弟胤祥支持他,雍正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并为他在如今的王府井新东安商场东侧营建怡亲王府。1730年,怡亲王胤祥病重将死,雍正皇帝亲赴王府探视,但未及见到最后一面。雍正为胤祥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将怡亲王府改建为贤良寺,以示纪念。

胤祥的儿子弘晓继承王位做了第二任怡亲王,雍正为弘晓在朝阳门内大街另建了一座规模颇大的新王府。1850年,道光皇帝死去,他的第四子奕詝即位为咸丰皇帝。咸丰皇帝封6岁的九弟奕譓为孚郡王。

1861年,咸丰皇帝死去,慈禧太后击败了妨碍她掌权的“顾命八大臣”,强令位居八大臣之首的第六任怡亲王、胤祥裔孙载垣自缢,并剥夺了他的王位和王府。1864年,改赐孚郡王奕譓,称孚王府,因奕譓是道光帝第九子,故俗称“九爷府”。奕譓死后,过继载澍为嗣,袭贝勒,因而此府也称澍贝勒府。

载澍原是康熙帝长子允禔的第十二子弘晌的后裔,由于载澍同慈禧的侄女叶赫那拉氏结婚后关系不和,太后为给侄女撑腰,在光绪二十三年降旨革去载澍的贝勒头衔,交宗人府永远圈禁。光绪二十七年,载澍被释放,但慈禧依旧不准他回到孚郡王府。直到光绪三十四年,宗人府才奉懿旨将载澍接回孚郡王府。

孚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孚郡王府布局严谨规整,是清代王府的典型建筑,也是北京现存较完整的少数王府之一。

礼亲王府:从满清第一府到京城“凶宅”

位于西黄城根南街7号、9号的礼王府,原是明代崇祯皇帝的外戚周奎的私宅。清朝入关进驻北京之后,此地后为礼亲王、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所有。

代善于后金天命元年(1616)封和硕贝勒,清崇德元年(1636)封和硕礼亲王,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代善为清开国元勋,不仅从太祖征战多有战功,在支持其弟太宗皇太极、侄世祖福临即位及安定政局等大事上均发挥了重大作用。代善死后,由七子满达海袭亲王爵,次年满达海卒,其长子常阿岱袭爵。清顺治十六年(1659)追论满达海罪,常阿岱降为贝勒。代善所遗亲王爵由祜塞第三子康郡王杰书继袭,仍沿用原封号康亲王。杰书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任奉命大将军,率八旗兵平定“三藩”,征讨福建靖南王耿精忠有战功。

此处府邸并非最初的礼亲王代善之府,而是代善之孙杰书袭封后择址新建的王府。杰书时称康亲王,故府亦称康王府。乾隆四十三年(1778)恢复礼王的封号,改称礼王府。

礼亲王是清代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王府。礼王府规模雄伟,占地宽广,重门叠户,院落深邃是礼王府的一大特点。王府分三路,中路有正门、二道门、银安殿、穿堂门、神殿、后罩楼等。王府的西部是花园,亭台楼阁错落有制,设计得十分巧妙。东部是王爷和其家人休息的房间。

只是,近些年来,礼王府却有了“凶宅”的传说。按理说,王府官邸选址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风水好,为大富大贵之地,又怎么会被传为“凶宅”呢?从民间流传的故宫、恭王府、礼王府闹鬼的故事版本来看,象征着皇权的王府向来是高墙大院,守卫森严,在老百姓眼里充满了神秘感和恐惧感。于是,王府的深宅大院就成为了鬼故事流传的载体,各种“凶宅”的版本便流传开来。

庆亲王府:见证清末丧权辱国史

位于西城区定阜街西部路北的庆亲王府,是清代4个恩封世袭罔替亲王府之一。该府原是道光朝大学士琦善的第宅。因琦善擅许割让香港获罪,被逮捕查办并籍没家产,其宅被没收后闲置。咸丰初年,恭亲王奕訢获赐庆亲王老府为邸,居住该邸的庆亲王永璘六子绵性之子奕劻迁至闲制的原琦善宅。光绪十年(1884年),奕劻被晋封为庆郡王后,按王府规制对住宅进行了改建,其府始称为王府。10年后,奕劻又晋庆亲王。又过14年,更得到以亲王世袭罔替的不世懋赏。

奕劻是晚清政坛上一个重要角色,爱新觉罗氏,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第6子绵性的长子,后奉旨过继给其五叔三等镇国将军绵悌为子。道光三十年(1850)降袭辅国将军。咸丰二年(1851)封固山贝子。咸丰十年(1860)晋多罗贝勒。同治十一年(1872)封御前大臣,赏加郡王衔。光绪十年(1884)命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十月晋封多罗庆郡王。

1884年(光绪十年),慈禧太后罢斥恭亲王奕䜣,奕劻接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主持外交,并进封庆郡王。次年设立海军衙门,受命会同醇亲王奕譞办理海军事务。1894年,封庆亲,权位渐崇,而庸碌无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逃往西安。次年,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后,仍任总理大臣。1903年,荣禄病死,奕劻入军机处任领班军机大臣,旋又管理财政处、练兵处事务,集内外大权于一身。奕劻为人贪鄙,与其子载振、大臣那桐卖官鬻爵,被时人讥为庆那公司。

奕劻初主军机时,袁项城就用重金笼络,使之成为袁在朝廷中的内援。1911年(宣统三年),清廷裁撤军机处,奕劻任“皇族内阁”总理大臣。武昌起义后,竭力主张起用被罢黜的老袁。不久,袁入京代他为内阁总理大臣,重新组阁,奕劻改任弼德院总裁。宣统帝退位后,奕劻避居天津租界。1917年病死,葬于北京昌平庆王坟。

王府建筑分三大部分。中央是主要殿堂,现只余后寝1座。东部亦已改建。现只西部尚基本保存完整。西部是王府的生活居住区,有三组并排的院落。原厅堂均有名称,悬有匾额。最后是一座二层楼,俗称梳妆楼或绣楼,现存三组院落,各有大门出入。现梅兰芳故居,以前曾是庆亲王府马官居住的地方。

淳亲王府:从明朝的鸿胪寺到英国使馆

淳亲王府原来是明朝的鸿胪寺(鸿胪,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大鸿胪主外宾之事。至北齐,置鸿胪寺,后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设,明清复置,主官为鸿胪寺卿。鸿胪寺为主要掌朝会仪节等机构),位于东城区东交民巷正义路西侧五号院,原为康熙帝七子淳亲王允佑的府宅,允祐于雍正元年(1723)晋封淳亲王,此府是其受封郡王后建成的。

淳亲王府位于清翰林院以南,在乾隆《京城全图》中此处为一片空地,但允佑在康熙年间已经封王,可能其最初的府第位于别处,乾隆十五年之后在此建府。王府主要殿宇均覆以绿色琉璃瓦,檐下施以斗栱,空间轩敞,较有气势。其格局与东单北极阁的宁郡王府极为相似,代表了清代王府的一种典型布局形式。

咸丰十年,王府成为英国使馆。《啸亭杂录》载:“淳亲王府在玉河桥西岸。”《顺天府志》载:“王讳允佑,圣祖七子,谥曰度。裔孙奕梁降袭,后俗称‘梁公府’,今废为英国使馆。”

闹义和团时,使馆遭受义和团的围攻,一个连的英军,竟然抵挡了数万义和团拳勇近一个月的攻击,一直等到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解围。这座王府真正见证了清末悲屈的历史,适合怀古。

原府邸街门面临御河,其建筑布局分为三路,中路是宫殿式绿琉璃瓦顶建筑,前为宫门五间,大殿五间,后为院落和配房,最后是英使馆占用时期所建的英式楼房。东路原有建筑已不存,有后建仿中国式古建筑楼房一座。西路原属花园,只存改建的四合院一所和添建的英式楼房。中路正门面阔五间,正殿面阔五间、东西配楼也阔五间,后寝五间这些建筑如今尚存。

郑亲王府:从王府花园到平民学校

郑亲王府位于西城区大木仓胡同,本是明永乐中为姚少师广孝赐第。清兵入进关定都燕京后,清世祖以此第赐其从叔郑亲王济尔哈朗,成为清代开国元勋济尔哈朗的封邸。济尔哈朗,清太祖努尔哈赤三弟舒尔哈齐之子,以亲王爵世袭罔替,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王府建成后,历代袭王均有所修缮和扩建,最大的一次是第八袭次袭王德沛对府西部花园的扩建,并将花园命名为“惠园”。

济尔哈朗自小就生活在努尔哈赤的宫中,由努尔哈赤加以抚养,所以他与努尔哈赤的儿子们关系很好,尤其是与皇太极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这样他才会在父兄反叛后依旧受到信任和重用。济尔哈朗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努尔哈赤南征北讨,因军功受封为和硕贝勒。是努尔哈赤时期共柄国政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也是皇太极时代四大亲王之一。成为清朝历史上除多尔衮外惟一一位受“叔王”封号的人。

多尔衮死后,济尔哈朗首先拉拢三王联名追论多尔衮的罪状,三王深知多尔衮一派大势已去,就顺水推舟,在伯父济尔哈朗主持下联名向福临举发多尔衮。清算多尔衮一派,是济尔哈朗一生最大的贡献。此举结束了自皇太极逝世以来、长达数年之久的皇室内斗,还大权于皇帝,使清朝在入关之初、百废待兴的关键时期实现了政治稳定,对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府第十三代主人端华,在“辛酉政变”失败后,被割王爵,赐自尽籍没家产。王府改赐道光帝第八子钟郡王奕诒,改称钟郡王府。同治十年又发还给已恢复世爵的庆至,复称郑亲王府。

郑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现在王府只有东部的建筑还有存留,包含了街门、正门、正殿、五间东配楼、三间西配楼和五间正寝,依稀看出其昔日的恢宏与气派。现在东部为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办公场所,而昔日的花园——“惠园”的原址上,则建成了学校。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方乐百科 琼ICP备2024039828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