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有早秋晚秋,还有公秋和母秋,怎立个秋这么多说法。早秋和晚秋可以根据上午和下午区分,上午早秋,下午晚秋;也根据农历月份区分,六月早秋,七月晚秋。公秋与母秋的区分方法就更多了,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照立秋当天阴历的日期判断:如果日期是单数,则为公秋;如果日期是双数,则为母秋。
2、按照立秋开始的具体时间判断: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如果立秋时间在白天(8点-18点),则为公秋;如果立秋时间在夜里(18点-次日6点),则为母秋。第二种是如果立秋在12点前,则为公秋;如果立秋在12点后,则为母秋。
3,、按照立秋当天阴历的月份判断:如果立秋当天阴历属于六月份,则为公秋。如果立秋当天阴历属于七月份,则为母秋。
虽各自说法不一,但“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是统一的。

夏未尽,秋已至,一夜新凉,一袭秋风。秋天的凉风正在带走夏天的热气,慢慢的天气逐渐转凉。夏秋交接之际,温度仍然很高,素有秋老虎之说,况且中伏还未过,七月十一末伏,七月二十一出伏。难怪说“小暑大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也就是立秋到处暑才是最热的。

苦热恨无行脚处,微凉喜到立秋时,天气真正转凉还得到“一叶知秋”的秋天,那时秋风瑟瑟,黄叶随风飘落,遍地金黄,那才是真正的秋天,也是凉爽的深秋。大概农历十月左右,正是秋收的季节,粮食满仓,瓜果飘香。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王勃《滕王阁序》中描绘的秋天的场景,传颂千年,多少人叹为观止,如今站在滕王阁上,再也见不到当年的秋水和落霞了。说到秋水就不得不想到庄子所著寓言《秋水》,里面有这么一段经典对话: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其中的寓意每个人都能从中体会到不同的含义,也就是说千人千面,每片树叶都不相同,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呢?

《秋水》中还有一名句“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意思是说不能跟夏天的虫子谈论冰雪的事情,那样超出时间的范畴,因为它们只是生活在夏季,其他季节发生的事情它们是不知道的,和它们说了也不会理解。时间局限了思维,就像我们生活在三维世界里,超出这个维度的事情我们是不知道的,就会把它当成神话故事。
